攥紧农业“芯” 突破种业难题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种质资源中心的试验室,笤帚苗工作专班技术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把一粒粒笤帚苗种子栽种在培养土中,旁边种子恒温箱中的培养土中,已有白色的种芽从种脐处悄然萌发。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笤帚苗产业的“芯片”。作为“中国笤帚苗之乡”——巴林左旗的笤帚苗主产区,十三敖包镇为解决笤帚苗优良品种短缺及种性退化的问题,2022年,根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和实际的需求,从种子研发与试验、新品开发与技术培养和训练、产品加工及展示、市场营销与商贸物流等功能定位入手,对园区做改造升级,建设笤帚苗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筑面积1800m2,进购设备100余台套,于2023年8月全部建设完成。
传统育种模式一定要通过植株田间表现不断地筛选种子,周期漫长且充满偶然性。但在种质资源中心,工作人员利用人工气候箱就可以模拟笤帚苗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对筛选出来的性状良好的品种进行快速人工育苗,测试种子发芽率和植株长势,突破了季节限制。同时,利用可视化信息采集系统能全程监测种子萌发、肥效等,智能考种分析系统能分析测量种子粒重、粒形等详细参数。
“我们通过不断加大与中国农科院、赤峰农研所等科研单位的合作,建立了笤帚苗种子繁育试验示范基地275亩,经过两年的选育,我们已从一百多个品种中初步筛选出4个性状表现较好、更适合我们当地种植的新品种,这4个品种在今年会促进试种。”技术员初磊介绍道。
种质资源中心现有19个功能室,通过与笤帚苗种子繁育试验示范基地相结合,开展测产、育苗等基础实验,目前筛选出赤笤102、赤笤103、赤笤105和金笤1号四个品种性状表现优良,尤其是赤笤105原苗产量达到每亩400斤,籽粒产量能达到每亩500斤,籽粒的粒状粒形、营养成分更接近高粱,可以与现在主要种植的龙帚2号(又称“小矮人”)相媲美,有望结束目前种子品种单一局面。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巴林左旗全力推进种业振兴,积极探索“种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的笤帚苗种业振兴之路。新设备、新技术为笤帚苗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023年9月,十三敖包镇荣获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强镇”。(宋亚雯 吕丽娜 刘思佳)